snpanisa

2012年5月20日6 分鐘

永寬化學電子報-第118期

更新日期:2021年7月1日

大化盃專刊§2012 全國大專院校化學系盃

2012全國大專院校化學系盃(簡稱大化盃)將於本周六日假交通大學展開,全台34所大專院校之化學科系共襄盛舉。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訊息,請至大化盃官方網站: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chemcup2012

永寬化學有許多同仁都是化學相關科系畢業,我們特地成立大化盃粉絲團,為學弟妹們大聲加油!http://www.everwide.com.tw/manuals/chemcup2012.pdf

在羨慕學弟妹們青春無敵之際,編輯小組特別將這一期的雙週報主題訂為「大化盃專刊」,把我們的一些經驗與學弟妹分享,順便祝福「大化盃」順利成功。


大化盃專刊§關於永寬化學

永寬化學屬於「二次加工業」,也就是所謂的「配方廠」。簡單的說,我們向上游的供應商購買原料,經過攪拌、研磨、包裝..等加工步驟以後,再販售給下游的工廠使用。我們產品的型態非常廣泛,像是接著劑、塗料、油墨、複合材料、電子封裝、重電製品…等,都可以看到我們的身影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我們是許多工廠的材料供應商,像自行車、LED燈、手機按鍵、光纖連接器乃至於製造工藝品的工廠,都需要使用我們的產品。

經常有客戶來拜訪我們,希望我們開發出成本較低廉、性能更傑出或者是符合特殊需求的產品。很多訪客來到永寬化學都會不約而同的說:「這間公司好像學校喔!」從許多角度來看,真的是這樣。我們有類似校園的綠地,11間和學校一樣的實驗室,還有儀器室、藥品室、圖書室。

除了硬體相似以外,我們和學校一樣,投注了許多資源在做教育訓練的工作。新進人員有培訓制度,培訓時期要看書、上課、寫心得還要考試。研發人員則固定每週三晚上都要上課,今年度還加了課後評量。製造部相關同仁則是在每週四上午8~9點教育訓練。加上種類繁多的外部訓練,我們估計今年度有6%的工時是用於教育訓練。

永寬化學很像學校的這個特色,和我們的人員組成有關係。我們的同仁中有相當的比例第一份工作就是到這一家公司來,包括公司創立初期的伙伴們。我們掌握了幾個在學校學到的關鍵因素,讓永寬化學進入成長茁壯的方向:一、實驗精神:永寬化學從無到有的過程中,不論是研發、業務、管理、製造…各個部分,都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,尋找出合適的道路。二、持續改善:我們經常對現況不安,逐步改善工廠的生產環境,提升研究的技術水準,突破現有產品的各項性能。三、承擔使命:永寬化學的概念是在1997年底提出。我們沒有上市上櫃的遠見,也不需搭理股東權益等渾話。我們唯一承擔的使命是:能不能做出一間與眾不同的工廠?為了這個年輕歲月的使命感,我們日以繼夜,全力一搏。

經過這幾年來,我們付出很多的努力,試圖建構一間與眾不同的工廠。當然,還有很多地方未盡理想,我們會繼續努力下去。

很多人認為我們的想法大膽而冒險。不過,我們就是喜歡做實驗。不是嗎?


大化盃專刊§給畢業生的建議

有一次我應邀到北部某大學演講,聽講的對象是選修某一門課,大四的準畢業生。還沒有開始演講,這些聽眾就在搶講堂的最後幾排位子,有人低頭吃炒麵,有人蹺腳抄作業,還有人和女友手纏著手。看到這一種景象,我在心裡暗叫不妙。好不容易講完一個半小時,最後開放發問階段沒有人提問。這個時候,邀請我演講的老師跳出來「餵」問題,希望我給在場的畢業生一個進入社會的建議。忍了一個半小時的鳥氣,我決定電他們。

「各位在座的同學,認為台大畢業生就業起薪比各位高的,請舉手。」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舉了手。「請問各位同學,什麼時候知道台大畢業生就業起薪比各位高?是大一新生的時候就知道了,還是現在大四將要畢業的時候才知道?」多數學生表示,大一的時候就認為台大學生的社經條件將比他們好。「請問大家,針對四年前就知道社經條件將不如台大學生這一個認知,這四年來可曾做過什麼樣的努力,來避免這個情況發生?」全場鴉雀無聲。「請大家自我評估,經過這四年的歲月,您和台大學生在知識、能力等各項指標的差距可能是縮小了,還是拉遠了?」依然是全場鴉雀無聲。

很多不好的結果,在事情的開端就可以預知了。經常有充裕的時間,能夠避免不好的結果發生。出現不好的結果,大多是因為過程放任不作為。以上三點,是我在那一次演講給畢業生的建議。雖然是即興演出,但是我對當時的臨場反應頗感得意。就連邀請我演講的老師也讚不絕口,誇我敢言人所不敢言,希望學生們能夠收到當頭棒喝之效。

─作者:李明旭博士 永寬化學


大化盃專刊 § 碩士生了沒 ?

最近應徵研發人才,讓我非常吃驚。現在的碩士程度,可能跟以前國中畢業差不多。我面試的考題:「20g的糖加80g的水成為100g濃度20%的糖水,請問這100g的糖水要再加多少水才會變成5%的糖水?」這種題目可以電死歷年來一半以上的碩士應徵者。今年我面試的兩位化工碩士都答錯,可見他們從小打下的基礎有多脆弱了。

在我那個年代高中要聯考,大學也要聯考。高中考不上就去考高職、五專為就業準備,大學錄取率不到五成,考上吊車尾還會覺得不好意思。從小就是擔心自己跟不上,考不取好學校。活到三十多歲了,我還好幾次做夢夢到要考試了,結果沒有準備好的那種恐懼,可見過去唸書時的危機感有多大。

如今免試升學、快樂學習紛紛出籠,廣開大學之門。大學怕招不到人會倒閉,什麼樣的學生都收。很多人混到碩士班畢業了,連university都會拼錯,寫成universtion;.major拼成majeor。這就是現在碩士的水準!我們的教育制度讓很多根本就不應該唸大學、唸研究所的人取得學歷,但是他們的能力根本就不會有相對應的產值,這一種現象不知道該叫誰來負責?

混的了一時,混不了一世。未來的一代若只剩下kuso 網拍和潮x達人這些泡沫價值,台灣這樣的轉變,大家接受否?如果你的價值觀還停留在聯考時代,千萬要看緊自己的小孩,因為現在學校教育已經開始不正經了。

─作者:研發工程師李暉旭先生永寬化學


大化盃專刊 § 博士的分類

以前有個學弟告訴我,博士分成下列五種:「大博士」、「中博士」、「小博士」、「不如碩士的博士」和「不如學士的博士」。當時的學弟這麼說,意在嘲諷有些師兄弟不太用功,現在想起這個分類方法倒是感觸良多。

剛畢業的博士班學生,自從「小博士」開始當起。「大博士」指的或許是影響深遠的權威人士。介於兩者之間的自然就屬「中博士」的範圍。從這個分類法來看,很多「小博士」的生命就是一部往「中博士」邁進的奮鬥史。

就一般社會的認知來說,專業上博士一定比碩士懂得多。這種看法對博士們來說,形成了無比的壓力。舉個例子來說,兩位三十歲的年輕人,取得博士學位者可能剛畢業,正要找第一份工作;取得碩士學位者,可能已經有四、五年的工作經驗。如果這兩個人恰好在同一間公司上班,碩士比博士更勝任工作的情況是很可能發生的。

尷尬的是「小博士」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就掛頭銜,還可能坐領高薪,如果讓老闆發現「博士不如碩士」,那還得了?積極的「小博士」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減少這種實務上的差距,進而發揮別人所沒有的長才,一步一步建立起「中博士」的風範。如果「小博士」沒有趕快潛心學習,要不了多久就會被周遭的同事列入「不如碩士的博士」之林,博士之名器從此報銷,真的是情何以堪。

回過頭來想,我學弟發明的「博士分類法」用在其他的地方也可以提供很好的觀點,例如:「不如學弟的學長」、「不如臨時雇員的正式職員」…等。這種分類法告訴我們,倚老賣老的虛妄與終生學習的必要。

─作者:李明旭博士永寬化學

    108
    0